让她自行给将士们发赏银,不够话跟朝廷说。
“陛下,”户部尚书方岳贡站了出来:“今年夏粮已经开始收获,据北直隶各地反应收成还不错,许多百姓留足口粮后还能剩下不少余粮。不过...由于没有赋税的压力,百姓们都不愿卖粮。”
崇祯皱着眉头问:“也就是说,今年筹备粮草有困难?”
“是这样的陛下。”方岳贡老实回答。
他的回答并没有让崇祯有太多意外。
只有挨过饿之后才知道粮食有多么宝贵。
此前北直隶连续遭遇旱灾,鼠疫,粮食减产十分严重。
百姓们基本都挨过饿。
之前卖粮食是为了缴纳赋税。
现在没了赋税压力,他们会把粮食死死攥在手里,以应对可能到来的灾害。
在他们眼里,粮食和命一样重要。
其实只有崇祯知道,大灾年缺的不是粮食,而是良心。
局部缺粮确实存在,但总体来说粮食是够吃的。
大部分时间缺粮食都是人为造成的。
例如有钱的有权的囤积居奇...
就像几百年之后的某个时间段缺药一样,都是人为因素。
看着一脸愁容的方岳贡,崇祯也犯起了难。
农民不卖粮,朝廷就买不到粮食,边军就没饭吃。
没饭吃就没法打仗...
这种连锁反应是致命的。
“诸位有良策吗?”崇祯看向在场的大臣。
有人站出来说道:“臣以为应该尽快恢复征收赋税,只有这样才能迫使百姓卖粮。”
“胡闹,陛下一言九鼎,免除赋税是爱民之举,怎能半途而废?”有人反驳。
“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强买吧?”
“事已至此只能这么做了,给地方官员摊派任务,他们肯定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