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萧反倒不急了。

    释流云早在临行前已经透露,拓跋澄是个人精,而非骨鲠之臣。

    越是精明的人,越不可能放弃合法赚钱的机会。

    退一万步说,仅凭江南和徐州的富人,也完全可以消化沛郡的第一波书籍和白糖,只要西秦的甘蔗成功卖往沛郡就行。

    因此,梁萧也并不打算主动与拓跋续谈书籍生意,只是热情款待。

    双方闲话家常,拓跋续也在等梁萧主动开口,以求占据主动权。

    见梁萧绝口不提廉价书籍,拓跋续心中不悦,但也逐渐意识到梁萧并不是那么被动。

    “江南人口众多,似乎也需要很多书籍……该死!”拓跋续心中暗骂,思索对策。

    摆架子归摆架子,任务还是要做的。

    几百文钱的书籍,一整套的进价只需要银子五两左右,简直奇货可居,这笔生意可万万不能吹了……

    双方正闲谈间,梁品从外面进来,神情激动。

    “主人,钟离家那边请求收购全部两万套书籍,交货越快越好!”

    梁品话音刚落,拓跋续当场坐不住了。

    “两万套?梁太守,你手里当真有这么多?可别唬我!!”

    梁萧故作疑惑:“拓跋兄,令尊拓跋大人难道吃得下两万套书籍?吃得下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留点儿……”

    拓跋续不悦,“当然吃得下!问题是,你真有这么多书?”

    “半个月之内,交付两万套不是问题!”

    梁萧一脸淡定。

    沛郡周边并不缺森林,树皮自然不难获取,毕竟民众还要砍柴过冬,砍树建房,增筑沛郡也需要大量树木。

    剥树皮只是顺手的事,平时大部分树皮都是拿去烧火,饥荒时甚至拿来充饥。

    至于麻头之类的原材料,本地存货就更多了,江北江南根本不缺这一类材料。

    造纸的成本大头集中在人工,就算材料再怎么廉价,考虑到人工成本,一张纸也会有个底价,因此纸张对一般百姓而言是有点小贵,但对于他的书坊却是便宜得很。

    和平时期,纸价都是比较亲民又稳定的。

    手抄书的成本同样集中在书匠的人工,甚至高于笔墨纸砚。

    在沛郡设立书坊,完全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