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饶是沈大山也不曾见过。

    “不如卖五文钱一块?”

    柳氏记得她猪油花了三十文钱,这么多竹筒。

    五文钱都觉得已经大赚了。

    见女儿没开口,沈大山试探。

    “十文钱一块?”

    “三十文。”

    三十文!

    夫妻两个盯着女儿,这巴掌大的东西,要三十文。

    都赶上一斤猪头的价格了。

    “会不会太贵了?”

    这么贵,肯定没人买,女儿还是没见过什么世面,不知道柴米油盐当家艰难。

    “没事,到时候卖不出去,咱还可以便宜点卖!”

    还挺会安慰人的。

    沈棠将剩下的皂,全部切出来,还稍微修正了一下边缘。

    一节竹筒能切出十块皂,清点一番以后,总共有八十块香皂。

    翌日一早,柳氏就带着沈棠去了村口。

    往常赶集,柳氏必定是早早起来,赶上十里路,去到镇上。

    但是今日带着女儿,就搭牛车去镇上。

    牛车,是有根家的,一人两文钱,价格也是公道。

    往常需要用牛车,提早知会一声就行,除了赶集这个时间。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来得早就谁坐。

    此行除了沈棠母女,还有富贵婶并其他几个同村妇人。

    一辆车人都还未齐,几人便坐在板车上拉家常。

    山路崎岖,多是石子和泥巴,小坑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