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老杨头和杨华忠这追忆起来就没完没了,聚焦在自己身上的镁光灯都涣散了,刘氏握拳搁嘴边轻轻咳了两嗓子。

    “爹,三哥,你们还要听永青婚事的事不?”

    老杨头和杨华忠面面相觑,然后父子俩都放声笑了起来,笑声爽朗。

    “四弟妹,你接着说。”杨华忠说。

    既然是郑华光老先生家的孙女,那就是念书人家的后代,品行各方面肯定都端正。

    “等一下,我有话要问。”老杨头突然又横插了一杠子。

    “老四家的,郑老先生还在世不?我记得当年他家长子考中了举人,他们一家跟着长子去了外地,就再也没回来。”

    刘氏说:“郑老先生过世都十几年啦!”

    “啊?都十几年了?”老杨头沉默了。

    他原本还想着若是郑华光在世,跟自己年纪差不多,若是两家能结成儿女亲家,两个老汉还能经常一起坐坐,聊聊从前的事儿。

    没想到作古都十几年了,坟头草齐腰深哦!

    “这个郑秀芝,是郑老先生二儿子家的闺女。”刘氏接着说。

    “郑家老二的?”老杨头眯起眼再次陷入回忆。

    “要是我没记错,这郑家老二应该跟老五差不多大,也是四十出头的人了,他考上啥功名了?家中几个子女?”

    刘氏摆摆手:“哎,说到这个郑家老二就尴尬啦,自己老爹是秀才,哥哥是举人,他自个却连个童生都没捞到!”

    “咋会这样呢?”老杨头张开的嘴有点合不拢,眼底是深深的困惑。

    刘氏说:“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也并不一定就老子英雄儿好汉哪!”

    老杨头想想也是,有的人家一代不如一代,而有的人家像老三这样的,生的闺女是大商人,生的儿子更不得了,状元郎!

    “那郑家老二是做的啥营生呢?”老汉又问。

    刘氏说:“早些年做的小生意,因为哥哥是举人,照着二房,日子也过得去。”

    “生了三儿一女,三个儿子也都是做小生意的,郑秀芝是老四,最小的闺女。”

    “原本这一大家子都在外面住,可这不是郑家老大病死在任上么,郑家二房没了照拂,郑老二就想着带着一大家子回老家来,置办点房产,做点营生,也算是落叶归根。”

    “这个郑秀芝啊,今年十八,模样,身段,我都看过了,皆不在刘娥之下。”

    “而且从小就跟着她大伯念过两年书,也算是个知书识礼的好姑娘,书卷气甩刘娥十八条街!”

    “而且我还打听到,郑秀芝是郑老二夫妇的心头宝,三个哥哥嫂嫂都很疼这小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