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和楚军一战后,双方有默契的消停了一段时间。
楚军大概没有料到有一天会败给不起眼的韩军。
因为楚国历来都是尚武的国家,每逢大的战争都是国君亲临战场,令尹身率三军。出将入相在楚国是常态,每一个楚国官员都能带兵打仗。
这次却败给了韩国军队,确切的说败给了韩国的武器装备,心中自然不服。
于是继续约架。
第二次战斗发生在楚军和秦军之间。
看到韩军打了第一仗,并且取得了胜利,秦王坐不住了。
在对韩国的战争中,秦军始终处于优势,在对韩作战时,秦军有心理上的优势,而韩军面对秦军则逐渐产生了阴影。
本来秦军想保存实力,趁火打劫,现在却不得不拼命了。必须在战场上打败楚军,保持士兵的气势,在以后对韩国的战斗中继续保持优势。
但是,秦军虽然非常努力了,无奈对面的楚军更是发了狠。本来秦军的素质和装备要略微优于楚军,结果双方激战一天,竟然以平局收尾。
又过了几天,襄陵之战迎来了第三次激战。
这次作战的双方则是楚国军队对战齐国军队。
战斗的结果出乎意料,齐国军队竟然完败。
齐国军队的单兵素质非常高,战国时代的齐技击士就是指齐国的军队。为了鼓舞士气,齐军将领就会大力的称赞士兵们,让士兵们的勇气更加的高涨。而且,战后还会根据这些人在战场上杀敌的人数,就可以得到相应金钱的奖赏,从这一点来看,齐国军队还有点后世雇佣兵的情况。
这种情况和秦国的军功奖励一比,就可想而知了。秦国的军功是根据杀敌的数量,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也都意味着荣耀和权力,有的可以直接免于徭役,甚至还被册封了自己的土地,并且这个规定不仅仅限于秦人,即使你不是秦国人,参加了秦军,同样可以获得这些军功奖励。
这就比齐军金钱的奖励意义大多了。
而楚军对于军功的奖励虽然平常,但是对于失败的惩罚却非常严格。所以楚军为了避免受到惩罚,爆发的战斗力还是非常惊人的。
再加上齐军面对楚军作战过多次,结果还是胜少败多。结果看到楚军不要命的冲过来,齐军的士气大落,结果可想而知。
联军与楚军的第四战由宋国军队来应战楚国军队。
春秋时期,宋国也曾在一流诸侯之列,宋襄公也曾主持过中原结盟。可惜的是宋襄公为了自己的野心,不顾宋国国力的衰弱,与楚国争霸,发动了春秋时期著名的泓水之战。
宋襄公效仿齐桓公,处处宣扬“仁义”,古板的遵守“不排成打仗的阵列就不能开始战斗”的陈旧观念,在楚军渡河之际及渡河后尚未列阵之时,两次拒绝部将提出的乘机出击的正确意见,结果被不讲“武德”的楚军大败,宋襄公也重伤。不久去世。
宋国自此后沦为二流国家,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国七雄的崛起,地位日渐下滑。此次宋康王与五国相王,多年的“公”爵一下子变成“王”号,举国上下士气甚是高涨。
宋军的士气由此也变的极为强盛,加上楚军战胜齐军后稍有松懈,宋国军队竟然与楚国军队不分胜负,甚至还略占上风。
要不是宋军将领希望多保存一点实力,如果竭尽全力的话,胜局会更加明显。
这下齐国上下的面子上可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