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日的颠簸,韩梅终于到了大梁。
然后,就是繁琐的婚礼了。
到了战国时代,中国的婚俗已经非常重视礼仪了,尤其是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推行礼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战国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各个诸侯国虽然骨子里都推行争霸,但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尤其是王室的婚礼方面。
周礼规定,士人婚礼有六项内容: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六礼数千年来一直相袭沿用,通俗说就是分为议婚、定婚、结婚三个阶段。
太子申和韩梅都是诸侯国王室成员,议婚和定婚这两个环节都不能自主,但大体是一样的。
所以,重要的还是第三个环节——结婚。
古代婚礼讲究晨迎昏行,也就是说早上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到黄昏举行婚礼仪式。你看这个“婚”字,拆开来就是“女”加“昏”,其中“昏”即黄昏时刻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
可以这样说,在晚上举行婚礼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
从婚礼前一天,韩梅就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她哪里懂晓这么多的规矩呀。
幸亏她不是一个人,有许多人陪着她,她只要跟着走和跟着做,就可以了。
婚礼这一天,韩梅更像一个木偶一样,任人摆布,化妆,穿衣,反正有人帮着,只是受不了的是各种礼仪规矩太多了,一点也不舒服。
最让韩梅难以忍受的是,作揖和磕头太多了。
终于,各种繁琐的流程走完了,韩梅的心却恐惧起来了。
自己,应该是属于魏申的。
而不是这个什么太子申的。
什么太子申,还太子参呢。
韩梅心中咬牙切齿着,仿佛在吃太子参。
······
最后,王宫内侍将韩梅乘坐的轿子停下来。在宫女的服侍下,进入了太子申的内室。
太子申还没有回来。
过了很久,韩梅掀开盖头,慢慢地打量着这里。
不再是自己刚刚熟悉的韩国宫殿了。
红红的烛光把整个屋子照的非常明亮,所有的装饰都非常华美,富丽堂皇,处处彰显出喜气和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