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互间产生不可调和的分歧与争执时,印记又能让人不由自主地放下争端,求同存异。
在个体需要为集体而选择自我牺牲时,印记同样也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群体意识,催生出强烈的放弃小我,追求大我的心境。
当年由周东来提出,再由无数学者完善并推广的命运公约印记,百余年来在,人类文明中扮演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角色。
人们已经完全适应,根本无法想象没有印记的人该怎样活着。
郑峰给他们一个全新的答案。
但要他们自己也这样,他们不敢,只能在心中去揣度,去想象。
不知不觉间,郑峰变成了一个游荡在三百万参赛者和数千万场外智囊团心湖中的鲶鱼。因着郑峰的小小行动,无声的涟漪正在湖面慢慢扩散。
……
在接下来的十余天里,队伍整编工作一直在继续,越来越多的队伍陆续抵达飞虎队基地附近,但并未扎堆,只是以相对较高的密度齐聚在这一大片山谷丘陵中。
从视觉感知与情报层面上看,这片区域与正常的卫星表面并无区别,依然是高塔熔炼器鳞次栉比,一根又一根烟囱对着太空喷薄着无用的废弃粒子雾,大量甲虫、蜈蚣、重载蜘蛛、沙丘虫、铲斗车与全功能可变金属综合体四处奔走,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在之前那场失败的偷袭战中,人类舰船留下了很多残骸,其中大部分可用物质都被回收到了这卫星上。
按照正常的劳动规律,骺族卫星大约需要用近两个月时间来完全消化所有材料,并让巨舰再度开拨,把制作出的可用成品送往本星。
当然了,现在卫星已被人类渗透,其进展多少会有些变化。
如果把飞虎队的基地比作一个菌落,那么此时的骺族卫星便是个球状的培养基表面,由人类士兵组成的菌落正悄无声息的逐渐扩张,蚕食卫星上的骺族生产力与资源。
包括庞克特在内的所有技术人员发现了一点蹊跷。
被人类在核心程序中植入木马的底层甲虫的运转效率似乎高得有点过分了,是普通骺族甲虫的数倍。
在人类基地背后,显然有个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第三方势力介入,正为数量庞大的人类甲虫等一切生产工具不断优化算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普通人不知晓,但包括唐天心在内的帝国指挥层却看得真切。
根据最高智脑服务部提供的信息,由数亿颗分散于帝国各星域的恒星组成的去中心化主脑量子运算网络此时正在进行负荷极高的超载运算。
服务部认为这有一定危险性,可能动摇主脑繁星的稳定性,曾试图下调算力负载,但失败了。服务部发送出去的指令被繁星拒绝了。
一份又一份风险指数评估报告自智脑服务部的各个基层所,雪片般飞往帝国决策层,最终汇聚成了一团庞大的信息流。
越来越多的报告明确指出,随着大决战命令的正式下达,目前全人类的各个区域正在进行超大规模的整体调动。
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千亿级的人口规模,以及更庞大的军备、科研、生产相关物资正在由曲率引力线和无数远中近三种距离的星门传输通道中水流般涌动。
帝国腹地内,浩浩荡荡的舰队、人员、战士,正百川归海般涌向各个超远程星门,又如岩浆喷发般自云顶战区深处的第一、第二、第三……号天洞星门中喷薄而出。
以人类如今的资源调动能力,全力开动的晨风帝国仅仅是为了满足运输需求,平均每一千秒便能消耗一颗太阳终其一生能释放的所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