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妇人的回忆里,当时聚在一起的一行人中,有三位夫人有孕在身,且都是临盆之期。当时盗匪来得突然,陈氏的随从都没有反应过来,混乱之中身怀六甲的陈夫人被人群卷了进去,与随从失去联系。妇人正好也同陈夫人在一处,见她脸色苍白,捂着肚子,便知道这是动了胎气,要生了。

    而好巧不巧的是,另外两位夫人也是这种状况,一时间逃难的人群里就吵了起来,有人认为不该舍弃三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待产女子,有些人则迫不及待要丢下她们逃命。幸运的是,三位产妇里面,有位封姓的夫人有丈夫守在身边,他做下决定,留下来保护自己的夫人连同那两位夫人。

    后面的事,妇人就不清楚了,当时她害怕盗匪追过来,想也没想就跟着前头那批人走了。

    后来路上遇见过来寻人的陈氏随从,听说那位陈夫人仍是不见踪影。

    听到这里,陈裴两家的主事人心里已经沉下去了。

    如果这事只是单纯抱错了孩子,他们或许心中不快,但此时的情况却更加复杂。张贵妃是皇帝宠妃,在宫里地位不一般,淑妃又从小在陈氏长大,任何一方面都和陈氏紧紧相连。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两个人都轻易不能得罪,两全的法子却又实在没有。

    陈氏家主立在那儿,久久没有出声。他自亡妻后,就再也没续娶,当年在亡妻身边找到小女儿,便一心愧疚,千娇百宠地将人养大,没成想,阴差阳错,世事弄人。

    “立原兄,你看这......”裴先戎满脸无奈,“如何是好啊?”

    其实目前唯一能算作办法的办法,就是当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他们也一直不知道这件事。裴先戎心里这样打算着,就试探地开口问了:“事到如今,为了你我两家的安危,要不就罢了。反正这么多年也过来了。拨乱反正也不是这么个法儿。”

    陈氏家主慢慢转过头来看这个妻兄,笑了笑,“我儿便是我儿,为何不认?”

    听到这话,裴先戎瞪大了眼一俩难以置信,“你这是要置家族安危于不顾?你可知道要是陛下震怒,陈氏会有什么下场?”

    他的担心其实不无道理。原本清贵名流之女,最后却长于乡野屠夫之家,张贵妃难免心中有怨。而这事的两位主人公都是皇帝后妃,弄错了身份可是大忌。

    但陈氏家主仍笑着,他看向东方皇宫所在,目光柔和,夹杂愧疚和心疼。

    “我为这陈氏殚精竭虑数十年,也是时候放一放了。”

    听懂他话里意思的裴先戎怔住,劝阻的话刚到嘴边,又收了回去。他长叹一声,道:“那日礼儿媳妇回来同我说这事的时候,我就猜到你这老东西会是这反应了。罢了罢了,阿紫不在了,我也懒得管你,随你去吧。”

    他们已经确定淑妃不是陈氏之女,却仍旧没能找出妇人所说的封姓夫人是谁。张贵妃养父母的画像,那妇人也看过了,却说从未见过。估计是路过的乡野人家,见到女婴动了恻隐之心收留了。

    如果真如妇人说的那样,封姓男人独自留下就是为了保护包括陈夫人在内的三位产妇,那也算是陈氏的恩人了。

    就在陈裴两家在调查情况,并打算将一切公之于众之时,深居宫内的段嫣也收到了消息。

    她快速浏览完信纸上的内容,然后将纸点燃烧成灰烬。

    淑妃刚从外面寻回来的时候,陈氏家主亲自去裴氏找了陈夫人的母亲,要了当初传给陈夫人的那块玉的花样,找能工巧匠重新雕了一块。

    这么说来,张贵妃身上那块玉佩,就是当年陈夫人的那块了,而淑妃这块,则是后来重新雕出来的。

    将整件事情捋清楚,段嫣终于打开系统,点进了“张贵妃的玉佩”那一任务点。

    最近宫外开始传起一些谣言,说什么真假凤凰,还隐隐提到陈氏。张贵妃也听人提了一耳朵,想到淑妃也是陈家女儿,心里就有些畅快。

    她出生乡野,大字不识一个,淑妃却是名满京都的大才女,谈吐不凡。常有人偷偷拿她们两个比较,说什么她有貌无才,肚子里没半点墨水,德不配位。说起淑妃就是一箩筐好话。

    宫里嚼舌根的人多,就算整天抓着人打板子,也禁不了。后来张贵妃就学会了无视这些酸话,只心里偷偷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