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陈金芳的确“谢”了我。
她是在即将入夏的时候回的北京,此前据说和一起“做项目”的人又跑了趟广东,还乘着某个低调富豪的游艇到海上钓了几天鱼。再次见到陈金芳时,她果然黑了一些,肩膀和胳膊被晒成了小麦色。画家叫上我和另外两个熟人,在什刹海那边的一家越南菜馆给她接了个风,然后以陈金芳为中心的各种聚会便重新展开了。
假如说新一轮的声色犬马比之过去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越来越奢华了。无论是酒的档次还是菜的品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她曾经把新侨饭店的大厨请到公司里,现场为大家制作法式铁板烧,有两次在“天伦王朝”顶楼餐厅请客的豪阔之举,更是让我们这些耍笔杆子的人咋舌。作为聚会的主人,陈金芳依然挥洒自如,在不经意之间,又流露出了比原先更坚实的底气。和报社领导、画廊经理这些她本该奉承的人谈话时,她依然客气,不过骨子里已经有了隐隐的傲慢意味。这些变化都说明b哥那边的项目进展顺利,并且很可能已经让雪球滚动了起来,股东们开始坐地分赃了。人人都看出陈金芳发了一注横财。
以前对她颇有怨言的画家早就转了口风,即使私下与我聊天时,对陈金芳的溢美之词也令人肉麻。我听说他的欧洲画展已经正式排上了日程,陈金芳还付给他一笔订金,预订了他此后五年的全部作品。至于对我,陈金芳仍然是带着几分表演性的亲昵,倒也看不出和过去有什么不同。这倒让我揶揄着猜测:她屡次三番说要“谢我”,该不会也是我们这个圈子里通行的空头支票吧?
一个偶然的发现让我知道自己想错了。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那辆老旧雪佛兰频频报警,终于在马路上开了锅。汽修厂的人告诉我得更换好几套元件,我只好回家找出工资卡,到附近的自助提款机上取钱。
因为日常开销靠零七八碎的外快就能应付,那张卡我很少用到,也知道每个月卡里都不会有多少进项。然而一查余额,吓了我一跳:陡然多了一个整数,足顶得上我几年的工资了。单位的会计自然不会抽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陈金芳。既然她认识了b哥和给我开过稿费的几个编辑,弄到我的账号当然很容易。我又到柜台对了下明细,那笔钱果然是在她从广东回来的第二天打进来的。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见了好几次面,她不仅没跟我提过,就连一点暗示也没有。这份“感谢”来得既慷慨又得体。然而我没怎么思想斗争,就做了一个决定。我把那笔钱转存到另一个折子里,前往她公司还给了她。
之所以这么干,当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风亮节。还是我常年坚守的那个原则起了作用,也即:宁当帮闲,不作掮客。我理想中的人生状态是活得身轻如燕,因而不愿与任何人发生实质性的利害关系;我知道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事业”是通过怎样的巧取豪夺来实现的,而自己纵然无耻,却也还有迈不过去的坎儿。此前帮助陈金芳在她和b哥之间传话,已经将将突破我的底线了,我不想因为这笔钱彻底改变我这个人。人呐,活了三十多年,得知道点儿好歹。
假如还有其他原因的话,那就要具体到陈金芳这个人了。我尤其无法接受自己和她之间发生现钱交易的勾当。那么,我究竟想和她成为哪种关系呢……这我倒还没想好。
当我站在陈金芳面前,把折子放在办公桌上时,她抬着头,直勾勾地凝视着我。我没说话,她也没说话,我们大概都在等对方先开口。但这时候胡马尼突然进来了。自从陈金芳的项目敲定,这小伙子的打扮也越发光鲜了,此刻穿的是新款的迪奥卡腰小西装,头上的发胶抹得狗舔过似的。他没有好声气地跟我打了个招呼,装模作样地拿着一份材料,请陈金芳审阅。我手指一滑,将存折塞到一本画册底下,转身走了出去。
在这以后,陈金芳照常会给我打电话闲聊,我呢,继续参加她召集的聚会。关于那笔钱,我们都没再提起过。按照我的想法,她已经尽到了“感谢”之心,可惜我不识抬举,这事儿也就可以作罢了。然而没过多久,她便有了新举动,这个举动才真正刺激了我。
那是六月中旬的一天,我中午就接到了她的电话,让我下班后换身正式点儿的衣服,到她公司去吃晚饭。我问她又有什么装×盛事,她笑着说自己过生日。
“哟,你今年三十几了……咱俩是同岁吗?”
她娇嗔着抗议:“别说这么扫兴的话行吗?弄得我都不敢过了。”
“你也不早点儿通知,我都没时间给你准备礼物。”我说,“只好两袖清风带张嘴过去了。”
下班以后,我先回家换了件干净衬衫,又想到以陈金芳如今的风格,过生日一定也会搞得煞有介事的,便从柜子里找出条西裤穿上。走到复兴路上打车之前,我还在大院儿门口的花店买了束花。很快赶到了她公司的楼下,我抬头望望,却看见三层的办公室黑着灯。
一楼咖啡馆的落地玻璃窗里传出轻轻的敲击声,我扭过头,看见陈金芳正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呢。她一个人,穿一条很显身材的黑色长款连衣裙,髋部以下的曲线被包裹得很像一条美人鱼。夕阳的光辉以几乎平行地面的角度投射进去,将她的脸与长长的脖子照得金光璀璨。我拐进咖啡馆,把花递到她手里。
陈金芳眯着眼睛端详了我几秒钟,随后扬手向服务员打了个招呼。两个小姑娘推着辆餐车过来,将沙拉、蔬菜汤、鹅肝酱配面包端上桌,冰桶里还斜插着一瓶香槟酒。
我诧异地环顾四周:“其他人呢?”
“叫其他人干吗?就咱俩。”陈金芳说,“平常尽应酬了,这日子口儿还不能图个清静。”
“我受宠若惊。”
“别跟我玩儿虚的了。我知道你最不把我当回事儿了,所以我过生日还得讨好你。”
我打哈哈地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开始吃饭。起初的气氛倒也颇为融洽,我主动举杯,说了些祝贺的话,她也回敬了我。片刻,主菜端了上来,我们挥舞刀叉,专心致志地对付起了牛排。在这两相无话的空当,我忽然感到陈金芳一直在看着我。当然,桌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她也没别的人可看,但我明显感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与平日不同。她既像饶有兴致地揣摩我,又像暗藏着什么机锋。
她在卖着什么关子?随后,在我头脑里冒出来的居然是一个自作多情的想法:她不会打算向我示爱吧?但我却并不紧张,只是静观其变。而事后想起来,假如那天陈金芳真的如我所想,把我们已然近乎暧昧的关系再向前推进一步,那么我也不会有后来那些失措的反应。我们都是没有法定伴侣的成年人,男欢女爱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尽管b哥曾经告诫过我“她和一般人不一样”,但我也并不担心。这倒不是我自恃聪明,而是因为我预感到,自己即使和陈金芳真发生点儿什么,充其量也是即兴而发的露水姻缘。在那种游戏里,谁又能真伤得了谁呢?
但我又一次错估了陈金芳。直到饭吃完了,她仍然没什么话,我只得茫然地抽起了烟。等我把烟掐了,她抬起手腕看看表,说:“咱们上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