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宪道:“国家有难,微臣当仁不让应该身先士卒,为皇上分忧。请皇上准许微臣入川剿匪。”
皇上叹了口气道:“朕知道你能干,可是你如今身居要职,若是亲自入川剿匪,朕在皇宫的戍卫又是谁来负责呢?朕这两日正在为此事为难,所以唤你过来商量一下。”
皇上复又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每当此刻朕都能明白为何从古至今历代君王都要称孤道寡。朕的那几个兄弟,没有一个能够担当大任。大阿哥一死,朕也再无成年的儿子。”
温宪道:“大阿哥薨逝已久,请皇上节哀。虽然天不假年,甚以为憾,但是皇上膝下仍有四阿哥、五阿哥和六阿哥。几位阿哥日后长大成人必能为皇上分忧。”
皇上若有所思地道:“他们现在毕竟还小……所以朕想向你讨个主意。”
温宪道:“人选方面,杨遇春老将军最适合入川剿匪。一则老将军本就是崇州人,对川内地形极为熟悉,二则老将军战功彪炳,名声在外,必能让匪徒们闻风丧胆。”
皇上道:“朕也知道,恐怕无人比养老将军更适合。可是去年张格尔的兄长玉素普在布鲁特、安集延纠集了数千人马,进入边防卡伦侵扰,朕已命杨老将军为钦差大臣前去平叛,至今仍未抓获匪首玉素普。临阵换将乃是大忌,此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杨老将军调离。”
温宪道:“可惜玉麟老将军刚刚过世,否则……”
皇上道:“这件事都怪朕。若朕不是命他回京述职,他也不会刚刚行至陕西就死在了路上。”
温宪道:“皇上无须自责,玉麟老将军治军有方,又拓敬业官学学舍,创建文庙,劳苦功高,皇上也是想将玉麟老将军接回京城颐养天年,顺便将治军的经验传授下来。”
皇上道:“朕本已特颁扁额,以重其事。可是念及玉麟老将军过往的功绩,总觉得应该召回京中好生优抚一番。谁料等来的竟然是老将军的噩耗。”
温宪道:“皇上已然优诏赐恤,追赐太子太保衔,入祀贤良祠。灵柩入京后,又亲临赐奠,钦赐谥号文恭。伊犁请求祠祀,皇上也已经允准。哈达纳喇氏此时已然是荣极。”
皇上叹了口气,说道:“这等历经三朝,战功卓著的老臣这样没了,真是可惜,只怕列祖列宗都会怪罪朕。”
温宪道:“启禀皇上,微臣举荐一人,乃是曾参与平定白莲教起义的桂涵将军。他生于川,长于川,对四川边境各处地形也甚为熟悉。”
皇上道:“好!朕可立刻擢升他为四川提督,前去平乱。另外再让那彦宝作为钦差大臣前往四川劳军。”
温宪道:“皇上如此安排甚是妥当。”
皇上又一次叹息道:“近两年,西南、西北的边境都不平静,中原也有农民起义造反,朕已经是心力交瘁。如今东南沿海也有英国人蠢蠢欲动,朕不知该如何处理。”
温宪道:“英国人?”
皇上道:“不错,英格兰人。早年他们的商船常常在广州沿海偷偷靠岸,兜售鸦片烟土。朕以英国人违反禁令为名,让李鸿宾等人彻查办理,并向广大官民严正申明官民购买并吸食鸦片的罪责。如今春暖花开,英国人变本加厉,再次进入大清东南海域。”
温宪道:“微臣愿为皇上分忧,前往广东整饬水师,严阵以待。”
皇上微笑道:“罢了。温宪,你年少时也去过西比督军,这便够了。王公子弟中有你这样胆识的不多,朕很欣慰。但是现在你已有更要紧的事,戍卫宫城是大清第一要紧之事,朕将身家性命都交托给你了,不可出任何差错。”
温宪道:“微臣遵旨。”
皇上道:“以后不要动不动就想着要身先士卒。天地万物都有他应该的去处,你是大清公主之子,天生就与那些凡夫俗子不同。他们能做的,你未必能做,你能做的,他们也做不了。”
温宪道:“微臣明白了,谢皇上教诲。”
皇上道:“你的阿玛曾是九门提督,身担戍卫京城的重责,如今你则是戍卫皇城,比你阿玛更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