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连忙起身,双手将黄举天扶起,脸上满是温和之色。
李景让则在一旁默默喝茶。
南下三月来,李景让多得黄举天悉心照料。
相处之中,他发现黄举天精明干练,对江湖人情世故深谙于心,远超同龄之辈。
以至于李景让很难不揣摩,这年轻人的坦荡面目,到底是真是假。
卢钧满脸欣慰,笑意盈盈,拉住黄举天的手,感慨道:
“今得二位勤勉奉公之士前来赴任,吾肩头重担,终能稍缓。
“澄迈县交付于李县令与黄县丞之手,吾便高枕无忧了!”
黄举天连连点头称是,又恰到好处地,露出一副忧心忡忡之态:
“举天亦盼能为使君分忧。
“然心中忧虑,朝中奸佞之徒,恐仍对我与恩师心怀不轨。
“只怕初到任上,便又有调令,将我等遣至更为荒僻之地。”
此乃官场政争中惯用伎俩;
不直接戕害性命,却借频繁任免调遣,令对手疲于奔命,最终在这往复折腾中,身心俱疲,含恨而终。
乍听之下,黄举天这番问询合情合理。
但黄举天心里有数,今上李炎对自己颇为看重,想来不会任由李德裕或是仇士良肆意摆弄。
他此番作态,不过是想探听当下朝堂的局势。
根据黄举天的记忆——
在会昌元年三月之后,朝中将发生一场仇士良与李德裕的正面交锋。
斗争的种子,早在仇士良扶持李炎登基之初,便已埋下。
当时的宰相杨嗣复与李珏,曾竭力反对李炎登基;
这令仇士良心生怨恨,誓要将二人铲除。
彼时,杨嗣复已被贬谪为湖南观察使,李珏亦被远调至桂州观察使,虽未至岭南之荒僻,却也已远离朝堂中心。
待到三月殿试尘埃落定,仇士良便煽动李炎,欲置这两位文臣于死地。
李炎本意在于抑制宦官势力,按理不应听从仇士良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