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考生都是没上过战场的秀才,你却出这样的题目,难道就不知道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吗?

      第三场的题目则更为奇葩,考的竟然是佛义与许寿长口中的宁法。

      当时的许三才满脑子问号,完全搞不懂大炎国的这种操作,直到刚才听到了许寿长的解释他才明白。

      大炎国重武轻文,这种政策在科举考试第二场的兵论中得到了完全的体现。

      至于第三场,那是因为大炎国没有自己的思想体系,自然而然的也就向身旁的两个大国看齐,他们也分不出佛法与宁法到底哪个好,那就干脆全部都考。

      所以许三才断定,在这个世界里,儒术并不存在,那些所谓的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乃至于恕忠孝悌都只是一个个简单的词语,分别代表着一个简单的意思,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甚至融会贯通,形成一套完善的思想体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让许家兄弟同时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感觉。

      此刻的许寿长低头沉思,看似平静,实则心痒难耐。

      许三才的那句话醍醐灌顶,向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却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如何不让他心痒?

      他抬起头,看向了许三才,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位老父亲的形象如此高大,令人仰止。m.book56.com

      “以前还觉得父亲愚钝,甚至还暗地里笑他考了几十年举人都没考上,如今才知道他老人家只是韬光养晦,不愿露出锋芒罢了。

      与父亲相比,我不过是莹莹烛火,却自诩日月,实在是可笑而又愚蠢!”

      他在心中想着,站起身来,冲着许三才恭敬的行了一个大礼,嘴里说道:

      “父亲今日令儿子茅塞顿开,只是太过深奥,儿子愚钝,不能窥其一斑,还望父亲指点。”

      许三才微微颔首,表情甚是欣慰,心里却慌的一批。

      要知道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他许三才也是托九年义务教育的福,对其了解个大概,若要让他一一细说,实在是有些为难他了。

      于是他摆摆手,故作深沉的说道:

      “所谓朝悟道,夕死可矣。

      吾儿今日开悟,为时不晚,只是这儒术博大精深,为父也是穷极一生才略有心得,又岂是一两句话能够讲得清楚。”

      说完这话,他略作停顿,指头轻扣桌面,似在沉思,半晌之后才接着说道:

      “你可将为父刚才那十个字分开研究,形成理论,最后再尝试着将其融会贯通,到那时候再来请教,否则我即便是说了,你也不懂!”

      许寿长连连点头,觉得父亲这话很有道理,自己此刻面对的是一门新的理论,犹如那刚刚学字的稚童,你连每个字都没搞清楚就想做出文章来,无异于痴人说梦。

      就在这时,许三才那低沉嘶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做学问如烹小鲜,慢火熬制才能入味,今日不妨送你们两句话: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