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将这个时代称为机甲时代。机甲的出现并非取代了其他战争武器。在对抗企图消灭人类的外星种族的银河战争中,战舰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若用核弹对付人类,破坏力太强。如果人类因不断内斗而削弱自身,外星种族便会轻易从中渔利。

    只有当人类将所有分散的领地联合起来,这些毫无意义的战争才会结束。许多有远见的人都曾尝试这样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和平从未长久。人类种族生来就有分裂的倾向,统一大业一次又一次地失败。

    于是人们分道扬镳,仅因共同的血脉关系而松散地结盟,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共同点。战争仍在继续,但繁杂的各种条约限制了重要战争物资防止被破坏。只有人类停止摧毁自己的定居点和战舰,才有机会抵御外星入侵。

    “征服邻居的星球固然不错,但至少别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把太空中昂贵的东西完好地留下。”

    随着海战陷入停滞,地面战争变得愈发重要。步兵、坦克和火炮再度受到青睐,因为纷争不断的人类种族为争夺自己的领土而战。

    自然,入侵者也没那么容易得手。被迫在敌国领土上作战,冲突往往演变成消耗战。

    即便入侵者费尽周折战胜敌人,这样做真的值得吗?他们会沮丧地发现,军队损失的钱财比从占领领土中获得的还要多。大多数好战分子意识到,发动战争是一桩赔本买卖。

    “正如计划的那样。”和平主义者暗自思忖,拍着胸脯。这些条约正是为了这样的结果而精心起草的。没有能迅速迫使一个星球投降的工具,好战分子只能依靠陈旧低效的技术来征服领土。

    结果证明,和平爱好者们高兴得太早了。

    自从传奇人物刘易斯首次带着一台名为“机甲”的巨大人形机器踏上战场,战争就永远地改变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机甲能够在最不适宜居住的星球上出色地执行任务,第一批机甲让传统军队缓慢而静态的作战方式相形见绌。

    “人体是人类最好的武器。”现代机甲的主要发明者之一在首批机甲模型闪电般占领一个大国一半领土后说道,“大家都知道步兵灵活但脆弱,坦克坚固但笨拙。所以有一天我们想,为什么不制造一种人形的新武器,然后简单地按比例放大呢?”

    这造就了一种革命性的武器,因其令人回味的外观和鼓舞人心的能力而风靡整个银河系。

    机甲比步兵速度更快,比坦克更灵活,还能携带多种武器,而且维持其运行所需的补给要少得多。它们的后勤补给仅为传统军队的一小部分。仅此一点就确保了机甲取代了其他所有兵种。

    机甲时代大放异彩。围绕机甲的节目创下了收视纪录。线上和线下游戏让大众更接近这些被美化的新机器。主要的武器制造商纷纷投资于这个快速发展的机甲产业。无数提供独特机甲设计的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机甲时代似乎预示着人类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不幸的是,只有少数精英能够踏入机甲的真实世界。最基本的机甲模型涉及数百项专利和其他专有知识,获得授权需花费巨资。

    那些有兴趣驾驶真正机甲的人还需要具备合适的基因。那种能让飞行员像操控自己身体一样自然地控制机甲的高度神秘的神经接口,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才能操作。那些无视警告的人会烧坏自己的大脑。

    研究人员花了很长时间才弄清楚有多少人具备这种潜力。根据最新统计,全人类中只有3.5%的人拥有能成功连接神经接口的合适基因。这些从十岁生日起就接受兼容性测试的特权精英,受到了那96.5%注定永远无法进入驾驶舱的人的羡慕和崇拜。

    并非所有3.5%的人都会真正去驾驶机甲,但即使是来自最偏远星球的最贫穷的潜在机甲驾驶者也必须接受训练。一旦他们在驾驶方面达到基本熟练程度,就会被纳入预备役,以防万一。

    李云出生时就坚信自己属于驾驶舱。他的父亲是一名机甲驾驶员,爷爷也是。他能说出至少九位直系祖先,他们都曾在光明共和国著名的机甲军团中光荣服役。他的大多数姑姑、叔叔以及老李家的其他成员都有着悠久的机甲驾驶历史。

    “爸爸,当机甲驾驶员是什么感觉?”

    “很危险,但那也是我唯一感觉活着的时候。”

    十岁生日改变了他的一生。当共和国的医生宣布结果时,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他的基因表明他属于那96.5%。换句话说,他是个平民,一个普通人。无论用哪个时髦的词来形容,李云这辈子都注定无法进入驾驶舱了。